2015年3月,Apple發(fā)布了新MacBook,采用了USB Type-C,此舉引發(fā)業(yè)界熱議,蘋果前所未有的放棄自己的封閉體系,意味著TYPE-C接口有望統一所有手機、平板、PC等設備的有線接口,在有線時代終結前,形成接口和電纜大統一。讓我們一步一步來了解這個接口。
首先讓讓我們直接從USB TYPE-C 的Spec上截一個圖來看看:
圖1 USB TYPE-C母座引腳圖摘自USB TYPE-C SPEC
可以看出,母座上有24個信號,其中電源和地占據了8個,剩下16個,用于傳輸USB2.0的兩組是直連的,去掉兩個,一共是14個信號。包括我們所熟悉的2組共8根用于傳輸usb3數據的RXx和TXx,USB2.0數據信號D+,D-和SBU1,SBU2,CC1,CC2。 其中SBU1,SBU2,CC1,CC2是傳統的USB接口所沒有的信號。CC是USB TYPE-C接口的靈魂所在,承載了TYPE-C連接過程中的傳輸方向確認和正反插確認,并承擔USB PD信號的傳輸,實現負載的各種功能配置。當一個CC作為TYPE-C接口的配置信號時,另一個CC則作為EMARKER芯片的供電電源。剩下的SBU1和SBU2為輔助信號,在不同的應用場景具有不同的用途。例如在ALT MODE 模式下進行DP信號傳輸時,作為音頻傳輸通道,在進入TYPE-C模擬音頻耳機附件模式,則作為麥克風信號傳輸。
圖2 USB標準級最大傳輸功率摘自USB TYPE-C SPEC
從上表可以看出USB Type-C并不是必然支持20V/5A,默認情況下,只支持5V3A,必須在具備USB PD通信能力,并且傳輸線上有Emarker芯片的情況下,才可能支持到 20V/5A。當然,相對于制定標準這件工作本身的難度來說,設計USB PD芯片和EMARKER芯片其實是小菜一碟。正常情況下,標準發(fā)布后的半年內會有樣片,一年內會批量生產。例如國內廠商LDR已經量產了支持CC logic的LDR6013芯片,以及支持USB PD的LDR6021和LDR6023芯片。
在USB3.0中,有一組rx和一組tx,共4根高速信號傳輸線,最高可以傳輸5G帶寬信號。而TYPE-C接口,則一共有兩組rx和兩組tx,共8根高速信號傳輸線,這是出于正反插考慮,每次只用其中一組。另外,還可以分開來使用,使用PD協商,進入ALT模式,其中4根用于傳輸USB3.x信號,另外4根與sbu1和sbu2組合起來,用于傳輸2 lane的DP信號。也可以協商成8根差分線,與sbu1,sbu2組合,全部用于傳輸DP信號。這樣就是4lane的 DP信號了,最高分辨率可以上到8K。這些靈活的應用,讓type-c接口被賦予了無限的可能。說到底,就是能夠進行電源、數據、音視頻傳輸,而且都比舊的傳輸線的傳輸性能更優(yōu)秀。真的是走別人的路,讓別人無路可走了。當然,TYPE-C雖然這么牛B,卻不要忘了,有線的傳輸還有另外一位高手,那就是光纖。其傳輸的極限帶寬,是按照T(1000G)來計算的。而且,現有的TYPE-C電能傳輸能力又足以支撐光纖MODEN。所以,如果在現有TYPE-C電纜基礎上,把8根高速信號傳輸線換成一根光纖,誰知道會發(fā)生什么呢?
總結以上,USB Type-C終結了長期以來USB需要通過試錯法來多次重插的歷史,節(jié)省了人們大量的時間,換一次方向至少2s吧,按全球10億人每天插拔一次USB,50%概率插錯,共耗時277000多小時,約為31年,太恐怖了。一個接口搞定了電能、數據、音視頻數據三種傳輸需求,體積又小??梢灶A見,以后手機可以改為USB Type-C接口了,如果只需要USB2.0的話,只需要重做線纜,部分功能需要加上接口芯片,成本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。而手機上到USB3.0,則真正的革命就要出現了。PC機可能不再被需要,一個手機,通過TYPE-C口輸出DP,接入顯示器就可以完成電腦的功能了。如果接上VR,那么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。請問,還有誰會需要PC,筆記本電腦,這類20世紀的遺產嗎?